2006年10月23日 星期一

Tuesday, June 06, 2006

Full time 返學

一連四天在港大上interpersonal course,真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及探索認識自己的時間﹗

昨天,Grace帶我們了解自己是如何認識別人。首先選一個不認識但有意認識的同學來認識對方,接著是選一位給自己感覺不好的同學來認識對方。第一位是阿Po,本來想和Polly一起的,但Grace又說明要選一位不認識的,便讓Polly和Stephanie談,犧牲自己...,和阿Po談。 其實一直對阿Po的感覺很好,她很nice,雖然年紀大我數年,但感覺卻好近... 哈哈~ 而且她很不計較,總之讓人和她一起時,感覺十分良好﹗不過,這一年來,竟然沒有機會和她一起夾功課﹗? 她也告訴我是其中一位讓她放心的無所不談... 呵呵... 不過大家還未有太多機會認識深入些,但也很感謝她的分享﹗ 至於第二位呢,本想找阿Yan,但她先找了Kate,所以最終在同學們都已找了partner後,便和Cherry Ma一起。坦白說,大家同名,很自然的有一種想認識的感覺,但同時自己也不是真的和她很近,有一種想近但又抗拒的感覺。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,一直也沒有一位和自己同名,所以內心有一點抗拒。經過一連串熱身活動,大家開始慢慢的學習習慣,習慣開放,習慣認識其他同學。

其後,我們要閉上雙眼在課室中漫步,不可說話,用平常較少用的耳朵來代替雙眼和嘴巴。這個環節中,發現自己經歷了一個循環:信任與不信任。 當一閉上雙眼,我提醒自己可以邁大步,因為在這裏沒有甚麼我碰接,但當我何時總認為右邊是有牆時,每一步都很疑惑,走得很慢。這時,通常走得幾步後,我又會提醒自己可以放鬆些,不用太緊張,其實沒有甚麼大不了。這樣,我又再回復信心,大步的走每一步,如是者,信任與不信任的時刻重覆又重覆。 後來Grace說要和碰上的手拖實,感覺是否安全,若不安全便找另一雙手。此時,我是沒有主動的接觸任何一雙手,只是不斷的向前走,直至發覺Grace重覆又重覆的說,便明白到現在的task是找一雙手來拖實。起初,有一隻手捉緊了我的右手,大家一起等待Grace帶我們往「安全地方」時,卻有一隻手分開了我們。不明白的我便慢慢的又開始走了數步,但隨著聽見Grace重覆與同學們說同一番話時,終於明白一定要找一雙手來拖,就在這時,有一隻手與我的右手手拖手。

依照Grace的指示,我們以手進行溝通,首先是介紹自己喜歡的運動、唱歌給對方、玩遊戲、向對方介紹自己等... 由於我完全遵守Grace的指示,所以根本不知道對方是誰,但當我聽見手鐲的碰撞聲時,便聯想起Stephanie。立即以手觸碰對方是否有兩個手鐲.. 哈哈... 沒有了眼睛,耳朵突然發達起來﹗ 最後,Grace要我們起身再走數步後再張開雙眼尋找拍檔,大家都能夠找回對方呢﹗

分享時,我樂意的和大家分享我對自己皮膚的感受及經歷,換來Kate, Stephanie & Fish的支持, 與及對自己再深一些的掌握。 自懂性以來,皮膚一直是我的「致命點」,因為手腳皮膚是最差的,有很多粒粒。過去爸媽常指責我的皮膚差,記憶最深的一次是在沖涼房外,我一面洗澡,一面聽著他們指責我皮膚差,甚麼不明白、甚麼最唔好的是我,令我很反感及難受,如果可以的話,我也不想擁有這皮膚,但問題是我可以選擇嗎? 生我的是你們,為何要指責我? 小學上音樂課時,每逢穿著運動服便刻意的用音樂書放在大腿上,避免被同學們發現。但有一次,竟被黃敬恩發現了,內心很難受,很想哭... 直至中二,多得吉梅不介意的在P.E.堂時和我一起拉筋做運動,總算感覺到被人接納,可是,仍然很介懷別人的眼光及提問。

Yr. 1時,一次晨禱後和家長正談起一些事,她突然的發覺我皮膚情況,問我是否很介意。一碰觸此話題便開始禁不住流淚,最後家長按著我的皮膚為我祈禱,那一刻真的很感動。後來一次內在醫治祈禱中,看見耶穌的一雙腳,也醫治了自己在這方面的自我形象。滿以為已很能夠正面的看自己,也能正面的告訴別人這是遺傳,卻被Grace問一兩條問題而發現,自己潛意識中還是很介意,不敢伸出手觸摸人,名義上是害怕讓別人感覺不舒服,其實真正是自己也接受不了。 我究竟是怎樣看別人的呢?外表?內在?





今天,我們進行了角色扮演,和Polly及Fish一組,我是爸爸,Fish是媽媽,Polly是女兒。一共有四個事件來代入超理智型、指責型、討好型和打岔型,這四件事是高買、碌爆卡及破產、同性戀、婚外情。在體驗這四種溝通型態時,大家一致公認打岔型是最快樂舒適的,因為不用正面面對問題根源,可以隨時游走。Fish一坐下便問我是否超理智型,我也有點猶豫,不過我應是指責型呀,因為常指責人的不是。至於Polly,哈.. 我倆說她的型態也很明顯... 原來在這角色扮演中,旁人能發現你是甚麼型態呢﹗及後,四種型態各自坐在一起,探討為何會形成這種形態、對自己有甚麼影響、人際關係上有何影響等。討論後,仍不清晰自己是指責還是超理智的我,被Grace一問,才發現與家人談感受前,往往都是以道理來包裝才表達.... 原來我是超理智型,而非指責型。 

今天很滿足,像是發現新的自己一樣﹗雖然我還是覺得自己很重感受,但比起指責型,內心好像輕省點..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